函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汉典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函
拼音
hán
部首
凵
五笔
BIBK(86、98)
仓颉
UNE
郑码
XKZI
字级
一级(编号:1322)
注音字母
ㄏㄢˊ
平水韵部
下平十三覃、下平十五咸
总笔画
2+6
造字法
象形字
结构
独体字,半包围-左下右包围结构
四角码
1777₂
统一码
CJK统一汉字 U+51FD
异体字
凾、*圅、㮀、ࠚ�
笔顺编号
52413452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近义辨析
5字形书法
6音韵集成
7方言汇集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象形字。"函"字甲骨文作图1,它很像一个袋子里装着一支箭(矢)形状,袋子上还有一个便于手拿或挂在腰上的提手或挂钩。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字形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袋子里的"箭"(矢)倒了过来。发展至图4的小篆时,构形有了较大的讹变;挂钩移到"函"顶上,像半个"弓"字,"矢"也完全走样了。经过隶变,已面目全非,楷书字形随小篆以讹传讹,已经看不出箭袋的形迹了。《说文解字》小篆隶定后其实是"圅",后来出现了作为异体字的"函",由于民间多用"函",故"圅"就渐渐废去。《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圅"作为"函"的异体字淘汰。
"函"字的本义是指"装箭的袋子",由此就引申出了装信的"信函""信封"等义。后来又由"信函"引申出包裹物件的东西,如"匣子""盒子""函套"等。还有铠甲,由最初的箭匣(箭被箭匣罩着)引申为铠甲(人被铠甲罩着)。后来又由"信函"引申为"信件",如《三国志·魏书·刘晔传》里说:"(曹操)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意思是说:曹操每遇到疑难之事时就写信向刘晔请教。现代汉语还有"公函""来函""函告"之称。此外,"函"又由"箭袋(函物之器)"义抽象引申出"包含""包容"等义,如《汉书·叙传上》里说"函之如海",意思是说能像大海一样包容无数之物。但后来"包含"的意义都用"含",而不用"函"了。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匣子;封套。
case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
石函;镜函
铠甲。
armor
《周礼·考工记序》:"燕无函,秦无庐。"
左思《吴都赋》:"危冠而出,竦剑而趋,扈带鲛函,扶揄属镂。"
制造铠甲的工人。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孙丑上篇二六》:"矢人匠人之心,与巫函同。"
比喻密布周围,形成保卫圈。
《隋书·礼仪志七》:"车驾晨夜出入及涉险,皆作函。"
信件(古时寄信用木函,后来改用纸封套)。
letter
傅玄《傅子》卷四:"(曹操)授晔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辄以函问晔,至一夜数十至耳。"
鲁迅《书信集·致杜衡》:"昨天才看见雪峰,即达来函之意,他说日内就送去。"
函件;函授;来函;公函
函谷关的简称。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关函守峣,山东道穷。"
左思《蜀都赋》:"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动词
包含;容纳。
contain
《诗经·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case
《旧唐书·僖宗纪》:"重荣函襄王首赴行在。"
魏源《圣武记》卷二:"函世璠首献阙下,析三桂骸骨,颁示海内。"
致函;寄信。
write;mail
鲁迅《书信集·致杜衡》:"已于昨函生活书店索还原稿,想不会有什么问题。"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七】【⎘部】胡男切(hán)
舌也,象形。舌体⎘。⎘从⎘,⎘亦声。
肣,俗圅从肉、今。
折叠说文解字注
舌也。
段注:舌在口,所以言别味也,圅之言含也,含於口中也。按《大雅》毛传曰:"臄者,圅也"。《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毛、服之圅,皆即《说文》之锞字。锞,赜也。故服云"口下",毛则浑言之,口上口下不分耳,陆氏《音义》引许圅舌也之云以释毛,去之远矣。许圅与锞各字各义,毛、服用圅为锞。圅借为含,如"席间圅丈","圅人为甲"是也。《周颂》:"实圅斯活"。传曰"圅,含也"。谓叚借也。
舌体㔾(⎘)㔾(⎘),从㔾(⎘),
段注:舌有茎而如荂蕾,故从㔾(⎘)。
象形。
段注:二字各本误在"舌体"上,今正。谓〔⿴囗↉〕象舌轮郭及文理也。小徐云:"《说文》篆如此,李阳冰非之,谓当作函。"按,如李说,易与臽混。今《广韵》圅、函别为二字,则更非矣。
㔾(⎘)亦声。
段注:胡男切,七部。
肣,俗圅,从肉、今。
段注:《大雅》音义引《说文》云:"圅,舌也。"又云:"口裹肉也。"按"口裹肉也"四字当在此下,释从肉之意也,从今者,今声也。
折叠广韵
胡男切,平覃匣 ‖函声侵3部
函,容也。《礼》云:"席闲函丈。"
胡谗切,平咸匣 ‖函声侵3部
函,函谷,关名。又函书。亦姓,汉有豫章太守函熙。又汉复姓,汉末有黄门侍郎函治子觉。又音含。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凵部】函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6
(hán)《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胡男切。音含。《说文》:舌也,又容也。《礼·曲礼》:席闲函丈。
又《前汉·礼乐志郊祀歌》:函蒙祉福常若期。注:师古曰:函,包也。
又《前汉·班固叙传》:函之如海。注:读与含同。《律历志》:太极函三为一。《礼乐志》:人函阴阳之气。
又《玉篇》:铠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燕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
(hàn)又《集韵》户感切,音颔。《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函。《集韵》:或作椷。《前汉·天文志》:太白闲可椷剑。注:谓可容一剑也。
(hán)又《唐韵》《集韵》《韵会》胡谗切。《正韵》胡岩切。并音咸。匮也。
又《集韵》:或作㮀,木名。
又或作䤴。《博雅》:介铠也,通作函。
又《玉篇》:书也。《晋书·殷浩传》:竟达空函。
又姓。《广韵》:汉有豫章太守函熙。
又汉复姓。汉末有黄门侍郎函治子觉。
又函谷,关名。
又通作咸。《周礼·秋官》:伊耆氏共杖咸。注:咸读为函,以此藏杖也。
又张有《复古编》:圅又作函,亦笔迹小异。别作凾,非。
【丑集上】【囗部】 圅·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7
(hán)《唐韵》《集韵》并胡男切,音含。《说文》:函本字。注详囗部六画。
又《集韵》户感切。音颔。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或作枞。
折叠编辑本段近义辨析
函、服(箙)
古时盛箭的器具有两种。射箭时所用的盛器叫"服(箙)",箭尾和部分箭杆露在外面,以便随时抽取;"函"是藏箭所用的盛器,整支箭都藏在里面。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凵"2画,㇗(竖折)一笔写成。㇇(横撇)的横段居上居中,撇尖抵竖中线;亅(竖钩)在竖中线;点、提和撇、点分列横中线上下。"凵",㇗(竖折)起笔于横中线,末笔竖起笔于横中线上侧。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ʰ
əm
王力系统
谈
ɣ
am
董同龢系统
谈
ɣ
Am
周法高系统
侵
ɡ
əm
李方桂系统
谈
g
a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ɣ
ɑ̆m
拟音/王力系统
ɣ
ɒm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Am
拟音/周法高系统
ɣ
em
拟音/李方桂系统
ɣ
ậm
拟音/陈新雄系统
ɣ
əm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折叠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函、圅
含
咸
平声
下平二十二覃
匣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胡男切/音含
ɣAm
函
咸
咸
平声
下平二十六咸
匣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胡谗切
ɣɐm
集韵
函
咸
咸
平声
下平二十六咸
匣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胡谗切
ɣɪɐm
圅
含
咸
平声
下平二十二矹
匣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胡南切
ɣɒm
圅
颔
咸
上声
四十八感
匣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户感切
ɣɒm
韵略
函
平声
覃
胡南切
函
平声
咸
胡岩切
增韵
函
平声
覃
胡南切
函
平声
咸
胡岩切
函
上声
感
户感切
中原音韵
函
咸
阳平
监咸
晓
开口呼
全清
xiam
洪武正韵
函
含
平声
二十二覃
匣
胡
全浊
胡南切
ɣam
函
咸
平声
二十二覃
匣
胡
全浊
胡岩切
ɣiam
分韵撮要
函
咸
阳平
第二十四缄减鉴甲
晓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汇集
◎ 赣语:hom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m2 [梅县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海陆腔] ham2 [宝安腔] ham2 [陆丰腔] ham3
◎ 粤语:haa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