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7-05 11:32
往(拼音:wǎ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形声字,古字形从止王声。往本义是到某地,常见于古汉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去"。引申为从前、过去。现代汉语对"往"使用比较多的除了表示时间的概念外,就是表示趋向的介词。这是往的动词意义虚化的结果,例如"往前走""别往心里去"等,相当于"朝""向"。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wǎng

注音字母
ㄨㄤˇ

平水韵
上声二十二养

部首


总笔画
3+5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字
*徃、迬、ৗ�、࢓�、࢓�、࢔�

五笔
TYGG

统一码
基本区-5F80

四角码
2021

仓颉码
HOYG

字级
一级(编号1160)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往"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甲骨文的"往"一般被认为是形声字,字的上部为形符"止",即趾,表示脚的行走动作,下部为声符"王",整字表示去往。其实,王字最初即有"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的意思。《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若从诸侯或外族的角度来看,这个"王"就有"往",即归向或朝见的意思。

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增加了"彳"旁,表示行走义类,右边部件上为"止",下为"王",与甲骨文形体结构相似。战国楚系文字或作图7,下部增添一"止"而成"辵(chuò)"。辵为行走,与彳同意。《说文解字》古文据此演变而来。小篆形体结构基于金文,笔画变得圆润流畅,上部的"止"变得与"㞢(之)"相同。隶书的"往"字,"㞢"这个部件变成了一点。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wǎng 动词 到某地去。 depart(head,leave,start)for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后钓黄鳝,一直玩到黄昏。"

往返;前往;寒来暑往

去。 go to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 来往;往来
〈文言〉逃亡。  《管子·权修》:"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
〈文言〉亡去。 die 《管子·权修》:"无以蓄之,则往而不可止也。"
(又读wàng)〈文言〉归向。  《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汉书·刑法志》:"从之成群,是为君矣;归而往之,是为王矣。"

〈文言〉给予;送。 give 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名词 从前,过去。 the past 《周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往日;往事;既往不咎;继往开来

〈文言〉以下,以后。  《周易·系辞下》:"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元史·脱脱传》:"自今以往,家人有以酒至吾前者,即痛惩之。"

以往
〈文言〉外,超过某种限度或范围。  《水经注·河水》:"阳山以往,皆北假也。"
〈文言〉死;亦指死者。 dead;death 《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介词 (旧读wàng)朝,向(某处去)。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

沙汀《航线》:"往这边看过去呀,瞎子!"

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二】【彳部】于两切(wǎng)

之也。从彳㞷声。

蓹,古文从辵。

折叠说文解字注
之也。从彳,ቚ声。

段注:于两切。十部。

蓹,古文,从辵。

段注:按左辵右ᴍ。ᴍ,古文㞷也。汗简云:蓹,《尚书》往字。《甘泉赋》曰:蓹蓹离宫。般以相烛。

折叠广韵
于两切,上养匣 ‖往声阳部(wǎng)

往,之也。去也。行也。至也。于两切。二。

【校释】本纽为合口字而切语下字为开口。

折叠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部】往 ·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5

古文:┎、蓹

《唐韵》于两切。《集韵》雨两切。《正韵》羽枉切,王上声。《说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无咎。《书·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又《玉篇》:古往也。《广韵》:往,昔也。《易·系辞》:夫易彰往而察来。《前汉·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於今。

又约举前事曰往往。《史记·五帝纪》: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敎固殊焉。

又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与杨修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又《集韵》於放切,王去声。归向也。《史记·孔子世家赞》: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又叶尹竦切,音勇。东方朔《七谏》: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虎啸而谷风生兮,龙至而锦云往。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❶"彳"窄"主"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主"高。❷"彳",下撇与竖相接于横中线下侧。❸"主",上两横起笔竖中线左侧,分写横中线上下;竖与点垂直对齐;末笔长横起笔于"彳"下侧。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 i̯waŋ
王力系统 阳 ɣ ǐwaŋ
董同龢系统 阳 ɣ juaŋ
周法高系统 阳 ɣ jwaŋ
李方桂系统 阳 gw jang
西汉  阳 
东汉  阳 
魏  阳  jang
晋  阳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jwɑŋ
北魏后期北齐 阳唐  jwɑŋ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jw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j i̯waŋ
拟音/王力系统  ɣ ǐwaŋ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juɑ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j iuɑŋ
拟音/李方桂系统  j wang
参考资料:
折叠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往 往 宕 上声 三十六养 云  合口呼 三 次浊 于两切 ɣjuɑŋ
集韵 王 宕 平声 下平十阳 云/匣  合口呼 三 全浊 于方切 ɣiuɑŋ
往 宕 上声 三十六养 云/匣  合口呼 三 全浊 羽两切 ɣiuɑŋ
旺 宕 去声 四十一漾 云/匣  合口呼 三 全浊 于放切 ɣiuɑŋ
韵略   上声 养      羽两切
增韵   上声 养      羽枉切
中原音韵 枉  上声 江阳 影  合口呼  全清  uaŋ
中州音韵   上声 江阳      吴广切
洪武正韵 往  上声 十七养 喻 以   次浊 羽枉切 ouaŋ
分韵撮要 往  阳上 第十刚讲降角 云     
参考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本页标题:往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zitizhishi/673.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