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走(拼音:zǒu)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走的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
走是汉字部首之一,编号150 。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与跑或快走有关。多数是动词,如:赴、赶、超、越。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第2版》 、汉典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走
拼音
zǒu
注音字母
ㄗㄡˇ
平水韵部
上声二十五有
部首
走
总笔画
7+0
五笔编码
FHU
仓颉码
GYO
郑码
BO
四角码
4080₁
统一码
U+8D70
造字法
象形字或会意字
结构
独体字或合体字,上下结构
字级
一级(0625)
目录
1基本信息
2演变过程
3基本释义
4详细释义
5常用词组
6方言集汇
7古籍解释
8相关谜语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汉字:走
拼音:zǒu
注音:ㄗㄡˇ
部首:走
部外笔画:0
总笔画:7
五笔:FHU
仓颉:GYO
郑码:BO
笔顺编号:1 2 1 2 1 3 4
笔顺:横、竖、横、竖、横、撇、捺
四角号码:40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70
基本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折叠编辑本段演变过程
走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字形演变过程:
词义演变
汉语古今词义演变中,"走"在:"行走"义上对"行"的替换是学者们早就注意到的问题。如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把"走"、"行"、"跑"作为事物是怎样改变了名称的例子。
然而,"走"如何从"奔跑"义转变为"行走"义、实:现对"行"的替换的过程,以及"跑"表示"奔跑"义与这一替换过程相比,究竟谁先谁后的问题,都尚未见有比:较全面的论述。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些分析。
现代汉语"行走"语义场的主要:义位是"走"和"跑",它们语义上的共同成分是"脚交互向前移动",区别特征有两个:一是行走速度,"跑":的速度比"走"快;二是动作方式,即:行走过程中两脚是否同时离地。就这两个区别特征而言,行走速度是主要的,因为两脚是否同时离地是速度快慢的白然反应。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看,表"行走".义原先是用"行",表"奔跑"义用:"走",后来,在表"行走"义上"走"替换了"行",在表"奔跑"义上新产生的词"跑"替换了"走"。换句话说:"走"卸去了"奔跑"义以后,承担了"走路"义,弄清"走"的语义演变脉 络,是考察这两个替换过程的关键所在。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释义
zǒuㄗㄡˇ
行:~路。~步。
往来:~亲戚。
移动:~向(延伸的方向)。~笔(很快地写)。钟表不~了。
往来运送:~信。~私。
离去:~开。刚~。出~。
经过:~账。~内线。~后门。
透漏出去,超越范围:~气(漏气)。
失去原样:~形。~样。
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
仆人,"我"的谦辞:牛马~(当牛作马的仆人,如"太史公~~~。")。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折叠〈动〉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run]走,趋也。--《说文》来朝走马。--《诗·大雅·绵》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飞沙走砾。--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逃跑 [flee]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史记·项羽本纪》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往。奔向某地 [go;tend to]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泄漏 [leak out]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丧失,失去 [lose]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步行 [walk;go]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遵循;沿着 [follow]。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亲友间] 拜访,访问 [visit]。如:走娘家;走亲戚
旅游 [travel]。如:走遍全国
[口]∶滚开,离开 [blow]。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改变 [change]。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折叠〈名〉
泛指兽类 [beast]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汉·张衡《西京赋》
车轮 [wheel]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墨子》
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servant]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建德新墙》(4) 又如:走吏(供奔走的小吏);走史(走使。指仆役);走胥(小吏);走脚(跑腿)
折叠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不走落、东奔西走、东走西撞、东走西顾、东走迷、东闯西走、
中风狂走、乌踆兔走、乌飞兔走、乘船走马三分命、互走、亡走。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潮语:zau4 (而今潮语仍保留一些古汉语,"走"仍然是跑的意思,而"行"是走的意思)
◎闽南语:zau
◎ 粤语:zau2
◎ 客家话:[梅州腔] siam2
◎ 莆田话:tsau453(上声)
◎ 吴语:tseu2 祖手切 上声
◎ 闽北语(建安腔):tse31
◎温州话:zao(第二声)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
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
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宾戏》走亦不任厕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
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 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谜语
"走"为谜底的谜语
1.十人之下(打一字)
2.两人一来就拜师(打一字)
折叠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走八字,走八字儿 走板 走板,走板儿 走背运 走笔 走边 走步 走道 走道儿
走电 走掉 走调儿 走动 走读生 走访 走钢丝 走舸 走狗 走关节 走过场
走好运 走黑道 走黑道儿 走红 走后门 走后门儿 走回头路 走火 走江湖
走街串巷 走口 走廊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走溜儿 走漏 走路 走马 走马看花
走马之任 走门路 走南闯北 走娘家 走内线 走票 走俏 走亲戚 走禽 走人
走色 走扇 走神儿 走失 走兽 走水 走私 走索 走题 走投无路 走味 走味儿
走险 走乡随乡 走向 走相 走心 走形,走形儿 走形式 走穴 走眼 走样 走样儿
走圆场 走运 走着瞧 走资派 走子 走卒 走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