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17 11:30
圭 - 汉语文字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圭(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最早见于金文 。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圭
(基本信息栏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guī

注音
ㄍㄨㄟ

异体字


平水韵部
上平八齐

部首


总笔画
6

五笔
fff


仓颉
gg

郑码
bbvv

四角号码
40104

统一码
基本区 U+572D

字级
二级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上下结构

目录
1汉字
2礼器
折叠编辑本段汉字
折叠基本信息

圭字
圭字
拼音: guī

部首: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折叠编码
五笔86&98:FFF

仓颉:GG

笔顺编号:121121

四角号码:401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2D

郑码:BBVV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

折叠字义
圭 guī <名词>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玉圭
玉圭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鼎彝俅,迎神圭璧收。--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
玉圭
玉圭

圭臬: 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法度!

(5)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南朝梁·范缜《神灭论》

(6)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折叠常用词组
◎圭表guībiǎo

中国古代的日规(日晷仪),它由细长的刻度盘(圭)和1或2个标杆(表)构成,用于测量一年和24节气时间的长短

◎圭角guījiǎo

圭的锋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初露圭角

玉圭
玉圭
◎圭臬guīniè

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春广。--杜甫《八哀诗》

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人之历史》[1]

折叠编辑本段礼器
折叠概述
种类 礼器名称
炊器

鼎、鬲、甑、甗

食器 簋、簠、盨、敦、豆
酒器

爵、斝、觚 、觯、觥、尊、卣 、壶、罍、瓿

水器

盘、盉、匜、鉴

乐器

铙、钟、镈、鼓

玉器

璧、琮 、圭、璋、钺

例:州吁佩玉秉圭方欲鞠躬行礼。只见子针立于陈侯之侧,大声喝曰:"周天子有命:'只拿弑君贼州吁、石厚二人,余人俱免。'"说声未毕,先将州吁擒下。--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折叠玉圭
《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但考古实证材料还不能予以证实,不少问题有待研究。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清.乾隆.碧玉龙纹圭
清.乾隆.碧玉龙纹圭
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 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附:玉圭的用法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本页标题:圭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zitizhishi/579.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