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声(拼音:shēng)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声的古字形由"殸(磬的古字)"和"咡(听的古字)"构成,本义指敲击悬磬发出的声音,后泛指各种声音。转作动词,引申为发声、宣布。"声"可以被人听见,由这个特征引申表示人的名气、名誉等。人一旦出名之后,就会远近闻名,于是就有了"声誉""声望"等说法。由声音引申指汉语语音学中的术语:如声母、声调、声旁。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声
汉语拼音
shēng
注音字母
ㄕㄥ
平水韵部
下平八庚
部首
士
笔画数
3+4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郑码
BXM
四角号码
40207
统一码
基本区-58F0
五笔
FNR
仓颉码
GAH
UTF-8
E5 A3 B0
繁体字
声
字级
一级(0654)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近字辨析
4古籍解释
5字形书写
6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会意字,图1是甲骨文的"声",由四个独体形象组成:字左上部的三角形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石磬上部是悬挂磬的绳索或架子;右半部是"殳"字,即人手拿槌击磬的样子;下部是"耳"和"口"组成的古文"听"字。"口"也可理解为歌咏的人。这四个独体合起来,便表示了:用手拿槌打磬,用耳去听,听到的自然便是磬所发出的"声"了。
周代时期的声字暂缺。到了战国,字形已和小篆(图3)接近,构件"口"被省去。汉代隶书(图4)和楷书,则是从小篆演变过来的。"声"的繁体字共十七画,书写速度慢。所以到了六朝时,在民间便在镜铭铜器里出现了以"局部删除"的简化法把这个字加以简化,省去了"殳"和"耳",只留下了石磬和悬绳装饰物。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ēng 名词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sound;voice
《诗经·齐风·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鲁迅《呐喊·阿Q正传》:"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
声响;声音;风声;鸦雀无声
〈文言〉特指乐音,音乐。 music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养其和平,以发厥声。"
〈文言〉指言语。
《孟子·公孙丑上》:"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音讯。 information 《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销声匿迹
名誉。 reputation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声誉;声望;名声
〈文言〉声势。
renown;
prestige
《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
声母,字音(音节)开头的辅音音素。 Initial consonant 《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磝为叠韵。'" 声韵调
声调,字音(音节)的高低升降。 tone
《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四声;平声
动词 〈文言〉吟咏。 sing
邯郸淳《魏受命述》:"是故竹帛以载之,金石以声之。"
叶适《祭郑景元文》:"且吊公墓,且哭公堂,且声此词,以纪我伤。"
说出来使人知道,宣布。 claim
《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后汉书·荀彧传》:"可声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声扬;声张;声明;声东击西
〈文言〉做声;出声。 make a sound
《仪礼·士虞礼》:"祝升,止哭,声三,启户。"
《文子·道原》:"风兴云蒸,雷声雨降。"
〈文言〉使发出声音。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广川王刘去)令昭信声鼓为节,以教诸姬歌之。"
量词 用于人或动物声音发出的次数。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xīn 〈文言〉通"馨"。参见"声香"。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近字辨析
声、音
《说文解字》:"声,音也。""音,声也。"二字互训,浑言相同,都指声音。析言则有别,"声"指一般的声音,而"音"指乐音。《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二上】【耳部】书盈切(shēng)
音也。从耳殸声。殸,籀文磬。
【注释】①从耳殸声: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八音之中,惟石之声为精诣,入于耳也。"按:石指磬,可见殸声还兼表义。
折叠说文解字注
音也。
注:音下曰:声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从耳。殸声。
注:书盈切。十一部。
殸、籀文磬。
注:见石部。
折叠广韵
书盈切,平清书 ‖殸声耕部(shēng)
声,声音。又姓,《左传》蔡大夫声子。书盈切。一。
折叠康熙字典
【丑集中】【士部】 声·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4
《字汇》:同ᔝ。《正字通》:俗声字。
【未集中】【耳部】 声·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1
古文:殸《唐韵》《集韵》《韵会》书盈切。《正韵》书征切,并圣平声。
《说文》:音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礼·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注:声谓乐也。
又凡响曰声。张载《正蒙》:声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声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韵会》:韵书平上去入为四声。
又声敎。《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注:因土地风俗,为立声教之法。
又声誉。《孟子》: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注:声闻,名誉也。
又宣也。《孟子》:金声而玉振之也。注:声,宣也。
又《谥法》:不生其国曰声。注:生于外家。《春秋经传集解》: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注:声,谥也。
又姓。
又《韵补》叶尸羊切,音商。韩愈《赠张籍》诗: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侧,耳若闻啼声。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写
折叠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一(横)④㇕(横折)⑤丨(竖)⑥一(横)⑦丿(撇)
【写法】❶"士"小"Ü"大。❷"士"居上居中,上横长下横短,竖在竖中线。❸"Ü",㇕(横折)横段在横中线,与"士"首笔横等宽;第二笔短竖在竖中线;末笔撇从横中线起笔,撇向左下格底部。
折叠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