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汉典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吴
拼音
wú
注音字母
ㄨˊ
平水韵部
上平声·七虞
部首
口
总笔画数
3+4
笔顺编号
2511134
字级
一级(编号:0718)
Unicode
U+5434
旧字形
吴
异体字
呉、ࡗ�、ࡗ�、�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五笔
KGDU(86、98)
区位码
4666
四角号码
6080₄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会意字。甲骨文有字形作图1,从口和一个奔走之形的人,像人奔跑时,两手前后摆动之形,表示追赶的动作;从口,是说话的动作。表示边奔跑边大声吆喝对方。西周金文的"吴"写作图2-4。据文字学家康殷先生说,左边为"大",即"人"。右上的"口"陶器器皿,像一个人肩扛着陶器的形状,实为表示制作陶器之意。古代常以"吴"作为国名。这个"吴"国是个比东周末期的吴国更早的吴国,在这个国家里制陶业发达,这儿的人都会制陶器,为了标榜这个国家的特征,因此以"吴"为国名。
"吴"的小篆承金文而来,作图7。旧字形为图9,承小篆而来。新字形作"吴"。
《说文解字·夨部》:"吴,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康殷先生对"吴"字的解释来看,许慎所说的昊为"姓"、为"郡",均非本义,而是"吴"的引申义。许慎认为"吴"为会意字,从夨,从口。"夨"读zè,把头歪着叫"夨","夨"实为"大"字,"大"为人形。由此认为"吴"为"大言"之义。所谓"大言",就是一个人在那里大声喧哗。段玉裁注《说文》时认为:"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按照段玉裁的补充,许慎的"大言"就是不讲道理,在那里大喊大叫。所谓"从夨、口",简言之就是不按常理讲话。这就是"吴"的本义。如《诗经·周颂·丝衣》:"不吴不扬。"毛亨传:"昊,哗也。"其意思是不喧哗不傲慢。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wú 动词 大声说话;喧哗。 noise
《诗经·周颂·丝衣》:"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唐·元稹《于季友授右羽林将军制》:"不吴不扬,不掉不挫,皆将军之命也。"
形容词 大。 big 《方言》第十三:"吴,大也。" 吴魁;吴榜
名词 周代诸侯国名。故地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参看"吴国"。 Wu state
吴钩;吴越同舟
三国之一。孙权所建,参看"吴国"。 杜甫 《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吴下阿蒙
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参看"吴国"。
指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是古代吴国的地方。 吴歌;吴语;吴牛喘月
姓氏用字,参看"吴姓"。 吴道子(唐代画家)
yú 通"虞"。 地名用字。 吴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夨部】五乎切(wú)
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
ᗾ,古文如此。
【注释】①姓:《姓解·口部》:"周太伯始封於吴,因以命氏姓。"②郡:东汉时江苏省为吴郡地。
折叠说文解字注
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删正。检《韵会》本正如是。《周颂·丝衣》、《鲁颂·泮水》皆曰"不吴"。传笺皆云:"吴,哗也。"言部曰:"哗者,讙也。"然则大言即谓哗也。孔冲远《诗正义》作"不娱"。《史记·孝武本纪》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吴字之本义也。引伸之为凡大之偁。《方言》曰:"吴,大也。"《九章》:"齐吴榜以击汏。"王注:"齐举大棹。"
从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吴"作"㕦",音胡化反,其缪甚矣。
ᗾ,古文如此。从口大。
折叠广韵
五乎切,平模疑 ‖吴声鱼部(wú)
吴,吴越。又姓,本自太伯之后,始封於吴,因以命氏,后季札避国,子孙家于鲁卫之间,今望在濮阳。
折叠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吴(新字形)·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4
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为天,有口为吴。《正字通》:此借字形为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
【丑集上】【口部】 吴(旧字形)·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4
古文:ᗿ、ᗾ
(wú)《唐韵》午胡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并音吾。国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注:宋衷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亦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吴县。
又《说文》:郡也。《后汉·郡国志》: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韵会》: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正字通》: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不同。又《齐语》:西服㳅沙西吴。注:雍州之地。
又天吴,水神也。郭璞《山海经赞》:八头十尾,人面虎身。龙据两川,威无不震。
又《说文》:姓也。《广韵》:太伯之后,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说文》:大言也。《诗·周颂》:不吴不敖。传:吴,哗也。又《鲁颂》:不吴不扬。《说文注》:大言故夨大口以出声。今写诗者,改吴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释文》:吴,旧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鱼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惊俗也。按:《说文》《释文》俱云吴作㕦读,非,而《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诸书,吴字亦皆无去声一音,惟《正韵》收吴入祃韵,《诗》朱注亦作去声读。未知孰是,存以备考。
(yú)又《集韵》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吴。注详虍部七画。《释名》: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与娱通。《诗·周颂》:不吴不敖。疏:正义曰:人自娱乐,必讙哗为声。故以娱为哗也。定本娱作吴。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口"窄"天"宽。"口"居上居中,略偏左,上宽下窄,略扁。"天",居下半格;首笔短横起笔于横中线;长横写在横中线下方;撇起笔竖中线左侧,与短横相接;捺起笔竖中线左侧,与长横相接;撇、捺收笔持平。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o
王力系统 鱼 ŋ a
董同龢系统 鱼 ŋ uɑɡ
周法高系统 鱼 ŋ aɣ/waɣ
李方桂系统 鱼 ngw ag
魏 鱼 o
晋 鱼 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o
齐梁陈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uo
拟音/王力系统 ŋ u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uo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uo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uo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u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折叠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吴 吾 遇 平声 上平十一模 疑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五乎切 ŋuo
集韵 虞 遇 平声 上平十虞 疑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元俱切 ŋio
吾 遇 平声 上平十一模 疑 合口呼 一等 次浊 讹胡切 ŋo
韵略 平声 模 讹胡切
去声 禡 胡化切
增韵 平声 模 讹胡切
去声 夬 户快切
去声 禡 胡化切
中原音韵 吾 阳平 鱼模 影 全清 u
中州音韵 平声 鱼模 王姑切
洪武正韵 吾 平声 五模 疑 五 次浊 讹胡切 ŋu
画 去声 十一祃 匣 胡 全浊 胡挂切 ɣua
分韵撮要 吾 阳平 第三十三吾五悟 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