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30 14:10
汉(拼音:h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 。汉的本义通常认为是汉水,即汉江。古人把天上的银河看作是天上的汉水,故有"河汉、星汉、霄汉"等说法。汉曾用做朝代名。汉王朝国力强盛,故后世称中国的主体民族为汉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称汉族的男子为汉子,后成为对男子的称呼,又引申指丈夫。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汉
汉语拼音
hàn

注音字母
ㄏㄢˋ

平水韵部
去声十五翰

部首


笔画数
3+2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五笔86/98
ICY

四角号码
37140

郑码
VXS

仓颉
EE

Unicode
CJK统一汉字-6C49

繁体字


异体字
㵄、ࣶ�、ँ�

字级
一级(0311)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写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汉"字具体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它在汉字体系中出现得比较晚。甲骨文无"汉"字,西周及春秋金文有相似字形。

"汉"通常认为是形声字,字形从"水",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水有关;"难"省去"隹"为声。关于"汉"的本义,先秦经典《尚书》说:"江汉朝宗于海""冢导漾,东流于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诗经·大雅·江汉》说,"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洗洗"。二书所说的"汉"是河流的名称,即汉江。《诗经·小雅·大东》又说,"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同书《云汉》也说,"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汉"、"云汉"指的都是天河。所以上古时代的"汉"字是什么样子,还不确定,有待于新材料的出土。

新附①、新附②出自战国时代楚国的"鄂君启舟节" ,笔画稍有差异,结构却是一致的:下部是形旁"水",上部是声旁"难"。这两个字形曾被认为是沙滩、海滩的"滩"字。从舟节的上下文看,两个字均为"汉水"义,应是"汉"的古文。这两个字所指为汉水,是没有疑义的,问题在于汉为何写作滩。类似的例子还见于《史记·历书》,该书"滩"两见,《索隐》、《集解》都指出"滩"便是"汉"。可见在太史公时代"汉"也可写作"滩"。(鄂君启舟节铭文见扩展图册)

不过,《说文解字》既说"汉"是"难省声",其不省者自当作滩;然而,《说文》又收有"滩"字作为"䅩"的俗体,与"汉"同在水部,似乎自相矛盾。但从许氏引《诗》"䅩其干矣"句,今本(《中谷有蓷》)作"暵其干矣"看,实际上"䅩(滩)"亦得读hàn。大徐(铉)在"滩"下注了两个反切:呼旰切(hàn),又他干切(tān),很值得注意。合理的解释似乎应该是这样:滩既是汉的本字,又是䅩的俗体,即今沙滩、河滩字。易言之,汉与滩古本一字,汉代以后才一分为二,赋予不同意义。

秦汉时期,"汉"的字形基本定型,绝大部分是左水(氵)右(暵的右半部)的结构,都将"隹"省去了,只有极个别的"汉"字又省去水旁。汉代以后,"汉"字在历代书家笔下出现过多姿多态的形状,但其基本结构依然是三点水一个(暵的右半部)。不过,行书草书中的"漢",写法逐渐呈现简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对一些繁难字的偏旁进行简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收集千百年来民间通行的简体字、行草书偏旁予以整理,将若干字所从的"Ꮈ"简化为记号"又","漢"字也就成了现在的形状:汉。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水名。汉水,也称汉江。 the Han River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汉阴
天河;银河。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毛传:"汉,天河也。"

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王昌龄《赠史昭》诗:"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

银汉;气冲霄汉
男子。 man 鲁迅《三闲集·通信》:"现在很有些没分晓汉,以为'问目的不问手段'是共产党的口诀,这是大错的。" 汉子;好汉;男子汉
〈方言〉称丈夫。 husband 《西游记》第二三回:"八戒道:'娘,你上覆令爱,不要这等拣汉。'"
契丹对南人的称谓。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契丹主素闻诸将名,皆慰劳,赐以裘帽,因戏之曰:'汝辈亦大恶汉。'"
古指华夏族、汉族及其活动范围。 the Hans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如今之所谓者,若中州名汉,关右称羌……凡如此例,其流甚多。"
汉族。 the Han nationality  汉人;汉语
汉语的简称。 Chinese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手头没有书,说不清见于那里的了,也许是已经汉译了日本箭内亘氏的著作罢。" 汉字;汉化
《汉书》的简称。  《晋书·何遵传》:"嵩字泰基,宽弘爱士,博观坟典,尤善《史》《汉》。"
朝代名。刘邦所建。分为东汉和西汉。参看"汉朝"。 the Han Dynasty 陶渊明《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 汉室;汉唐
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蜀汉。 Han state 
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刘渊起兵,自称汉王。308年,刘渊在平阳称帝。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十六国之一。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建都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五代十国之一。公元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国号越,后改为汉,史称南汉。 
五代之一。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旋定都汴,国号汉。史称后汉。 
五代时的十国之一。公元951年,刘旻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的前蜀曾一度改国号为汉。后仍称蜀。 
古国名。公元1360年,陈友谅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称帝,国号汉。 
地名,汉中的简称。秦置汉中郡,包括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  陈亮《酌古论·曹公》:"张鲁擅汉,刘璋据蜀,而关西诸将,纷纷不一。"
唐代州名。治所雒县,在今四川省广汉。  
指汉皋山。又称方山、万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  骆宾王《萤火赋》:"状火井之沉荧,似明珠之出汉。"
汉口或武汉市的简称。   京汉铁路
姓氏用字。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呼旰切(hàn)

漾也。东为沧浪水。从水,难省声。

㵄,古文。

〖注释〗①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出今陕西汉中府宁羌州(今宁强县)北崤冢山为漾,至南郑县西为汉,今名东汉水,东流至湖北襄阳府均州(即今均县)名沧浪之水,又东南流至汉阳府汉阳县汉口合江。"按:这里的漾水与《说文》上条的漾同名异实。②难省声:徐铉:"从难省,当作堇声,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疑兼从古文省。"③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水、从或、从大会意。域中大水也。"

折叠说文解字注
漾也。

注:《尚书》某氏传曰:泉始出山为漾。按漾言其微,汉言其盛也。萧何曰:语曰天汉,其名甚美。

东为沧浪水。

注:《禹贡》文。《水经》曰:沔水又东过郧县南,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注曰: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庾仲雍汉水记谓之千龄洲,非也。是世俗语讹,音与字变矣。《地记》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余按《禹贡》言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他水决入也。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偁尔。缠络鄢郢,地连纪鄀,咸楚都矣。渔父歌之,不违水地。玉裁按郑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本未尝谓他水决入。若《地记》云出荆山,是他水决入矣。

从水,难省声。

注:按ꅀ、难、暵字从Ᏻ声,则䁉下亦云Ᏻ声是矣。难省声盖浅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呼旰切。十四部。

㵄,古文汉如此。

注:按古文从或,从大。或者,今之国字也。

折叠广韵
呼旰切,去翰晓 ‖暵声元1部

汉,水名。又姓,《姓苑》云:"东莞人。"呼旰切。九。

折叠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汉

古文:㵄、㶔

《唐韵》呼旰切《集韵》虚旰切。《韵会》《正韵》虚汗切,并音熯。水名。

《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又天河也。《尔雅·释天》:箕斗之闲,汉津也。《史记·天官书》:汉者,亦金之散气。杨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诗·大雅》:倬彼云汉。

又汉中,郡名,秦惠王置。《广舆记》:今为汉中府。

又汉口,地名。《广舆记》:汉阳府,本春秋郧国地,汉属江夏,唐曰沔州,亦曰汉阳。

又州名,属成都府。《韵会》:汉属广汉郡,唐置州。

又半汉,形容之辞。张衡《南都赋》:天马半汉。

又《辍耕录》:今人谓贱丈夫为汉子。

又高丽方言谓白曰汉。见孙穆《鸡林类事》。

又《集韵》他干切,音摊。太岁在申曰汭汉。亦作涒滩。

又《韵补》:叶诗建切,音扇。《繁钦赋》:长唐虎圈,回望曼衍。盘旋岹峣,上刺云汉。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写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氵"窄"又"宽,顶部"氵"高,底部左右旁齐平。"氵",第二点偏左,在横中线。"又",フ(横撇)和捺起笔不相接,两笔相交于田字格中心右下侧,撇尖伸向"氵"下侧,捺脚超出上部。

折叠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x ɑn
王力系统 元 h an
董同龢系统 元 x ɑn
周法高系统 元 x an
李方桂系统 元 h anh
西汉  元 
东汉  元 
魏  寒  an
晋  寒  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寒桓删  ɑn
北魏后期北齐 寒桓删  ɑn
齐梁陈北周隋 寒桓  ɑ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x ɑn
拟音/王力系统  h ɑn
拟音/董同龢系统  x ɑn
拟音/周法高系统  x ɑn
拟音/李方桂系统  x ân
参考资料:
折叠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汉 山 去声 二十八翰 寒 晓  开口呼 一 次清 呼旰切 xɑn
集韵 滩 山 平声 上平二十五寒 寒 透  开口呼 一 次清 他干切 tʰɑn
汉 山 去声 二十八翰 寒 晓  开口呼 一 次清 虚旰切 xɑn
韵略   去声 翰       虚汗切
增韵   去声 翰       虚汗切
中原音韵 旱  去声 寒山  晓  开口呼  全清  xan
中州音韵   去声 寒山       呵干切
洪武正韵 汉  去声 九翰 寒 晓 呼   全清 虚汗切 xon
分韵撮要 汉  阴去 第三十干赶干割 干 晓     
以上参考资料:

搜索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本页标题:汉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zitizhishi/649.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