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24 15:41
归(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本义一般认为是女子出嫁。由出嫁义引申为返回义,因为女子出嫁说明该女子有了归宿,所以进一步可引申指归宿。有往必有还,因而又引申出返回义。以上诸义音读guī。"归"还有馈赠、给予义,通"馈",读为kuì。其实此义亦由出嫁义引申而来,出嫁即以夫为家,等于女儿给了别人。只不过人曰"归",予物则曰"馈",开始本用同一字,只是音读有些差异而已。
归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拼音
guī

注音字母
ㄍㄨㄟ

平水韵
上平五微

部首


总笔画
3+2

繁体字



异体字
帰、㱕、䢜、࡚�、ਓ�、ࣦ�

郑码
KDXB

仓颉
LLSM

四角码
2707

统一码
5F52

五笔
JVG

字级
一级(编号0234)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音韵汇集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归"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左部是"¤(duī)"字,右部是"帚"字(图1、2)。《说文解字》对"归"字的解释是:"女嫁也。从止妇省,¤声。"说明原来的意义是妇女出嫁,因有于出嫁后不久就回娘家省亲的习惯,乃假借为归还的意义。至于为何如此创意,许慎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从妇省之说大致是因为其意义与女子的出嫁有关。其实,"妇"字甲骨文也可只作"帚",是一把扫帚的形象。中国古代,不出嫁的女孩不出门,作为人妇的,就自然担负起扫地的任务,因此把扫把作为妇人的象征。以扫把作为归嫁文字的创意是非常合理的。左部的"¤",其字形像土堆(此说仍有争议),这一构件一般认为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

甲骨文"归"字没有"止","止"是西周时期才加上的,同时还加上了表示道路的"彳"。"止"和"彳"共同构成"辵(chuò)"字。"止"的古字形是脚趾的形象。脚是走路的器官,在甲骨文常作为表达与行走有关的符号。回归的意义和走路也可以有联系,以之作为"归"字的构件,似也不成问题。战国文字承袭西周金文,或省辵旁作图5(这种写法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中都存在,战国文字中的这种写法可以看作是继承古体,但从文字演变角度考虑,还是看作"归"之省),或省¤作"䢜"。小篆依据金文进行整改,将"止"移动到"¤"下部,右部仍是"帚",隶书与小篆基本一致。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guī 动词 〈文言〉女子出嫁。 get married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唐寅《娇女赋》:"臣居左里,有女未归。"

返回;回到原处。 go back'return
《诗经·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尚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归,格于艺祖,用特。"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归国;归心似箭;无家可归
还给。
return sth. to;

give sth. back to;

restore sth. to

《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茅盾《春蚕》二:"条件是蚕事完后本利归清。"

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
tend;

put together

《周易·序卦传》:"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明史·唐胜宗传》:"太祖起兵,胜宗年十八,来归。"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左归右归,总归不出个道理来。"

归附;归降;归顺;归纳;殊途同归
属于;由某人或某集体负责。 
《荀子·王制》:"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鲁迅《呐喊·社戏》:"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文言〉称许。 
《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韩愈《祭薛中丞文》:"宗族称其孝慈,友朋归其信义。"

〈文言〉自首。 surrender 《史记·张丞相列传》:"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  
介词 由(谁负责)。  
名词 〈文言〉本,宗旨。  《史记·李斯列传》:"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文言〉结局;归宿。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

桓玄《下书受禅》:"虽所由或殊,其归一也。"

珠算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归后以自乘。"
〈文言〉泛指计算,结算。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
〈文言〉终,最后。  《孟子·万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Guī)姓氏用字,参看"归姓"。  
kuì 动词 通"馈"。赠送。 give 《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通"愧"。惭愧。  《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二】【止部】举韦切(guī)

女嫁也。从止,从妇省,¤声。

㱕,籀文省。

折叠说文解字注
女嫁也。

段注:《公羊传》《毛传》皆云:妇人谓嫁归。此非妇人假归名,乃凡还家者假妇嫁之名也。

从止,妇省。

段注:当云从妇止,妇省。写者夺之。妇止者,妇止於是也。

¤声。

段注:举韦切。十五部。林罕妄改为追省声。

㱕,籀文省。

段注:会意。

折叠广韵
举韦切,平微见 ‖追声微2部(guī)

归,还也。《公羊传》曰:"妇人谓嫁曰归。"亦州名,古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举韦切。三。

折叠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部】 归·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4

古文:侤

《唐韵》举韦切。《集韵》居韦切,并音騩。还也,入也。《诗·小雅》:薄音旋归。

又还所取之物亦曰归。《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又《礼·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归之。《孟子》:久假而不归。皆还复之义。

又《春秋·隐元年》:归惠公仲子之赗。杜注:归者,不反之辞。《桓七年》:突归于郑。《谷梁传》:归,易辞也。

又依归也。《诗·曹风》:于我归处。《毛传》:归,依归也。

又归附也。《谷梁传·庄二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诗·大雅》: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又《说文》:女嫁也。《诗·周南》:之子于归。《礼·礼运》:男有分,女有归。

又《谷梁传·隐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也。《左传·庄二十七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传·襄三年》:请归死于司败。

又《前汉·申屠嘉传》:鼌错恐自归景帝。注:师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与也,许也。《论语》:天下归仁焉。

又合也。《礼·缁衣》:私惠不归德。注:谓不合於德义。

又终也。《左传·宣十一年》: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

又归妹,卦名。

又三归,台名。《史记注》:三归,取三姓女也。

又指趋曰归。《易·系辞》:殊途而同归。《史记·李斯传》:覩指而识归。

又道家有八归。《参同契》: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注:八归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归炼鼎中,故曰八归。

又谢察微《算经》:有归法,归已入之数也。

又归藏,黄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归藏。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纯坤为首,故名。

又《尔雅·释亲》: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侄之子为归孙。

又馈也。《论语》:归孔子豚。《晋语》:不腆敝邑之礼,敢归诸下执政。

又山名。《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广韵》:本春秋夔子国,武德初,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州,取归国为名也。《广舆记》:今属荆州府。

又姓。

又归邪,星气名。《前汉·天文志》: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邪音虵。

又忘归,矢名,见《公孙子》。

又姊归,鸟名。当归,药名。

又《集韵》求位切,音匮。同馈。《说文》:饷也。亦读如字。义见上。

籀省作㱕。汉碑作归。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左旁是一竖一撇。右旁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

【写法】❶左部窄右部宽,左旁顶部高,底部"彐"高。❷左旁短竖纵跨横中线,竖撇撇尖伸向短竖下。❸"彐",㇕(横折)从竖中线起笔,竖段略向左斜;第二笔横在横中线;末笔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略长于上横。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汇集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 i̯wər
王力系统 微 k ǐwəi
董同龢系统 微 k juə̆d
周法高系统 微 k jiwər
李方桂系统 微 kw jəd
西汉  脂 
东汉  脂 
魏  脂  jəi
晋  脂  j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wəi
北魏后期北齐 微  jwəi
齐梁陈北周隋 微  jwə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jwe̯i
拟音/王力系统  k ǐwəi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juəi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iuəi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jwĕi
参考资料:
折叠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归 归 止 平声 上平八微 见  合口呼 三 全清 举韦切 kjuəi
集韵 归 止 平声 上平八微 见  合口呼 三 全清 居韦切 kiuəi
匮 止 去声 六至 群  合口呼 三 全浊 求位切 ɡiuɪ
韵略   平声 微      居韦切
去声 至      求位切
增韵   平声 微      居韦切
中原音韵 归  阴平 齐微 见  合口呼  全清  kui
中州音韵   平声 齐微      瓜为切
洪武正韵 规  平声 七灰 见 古   全清 居为切 kuei
参考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本页标题:归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zitizhishi/627.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