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时间: 2021-06-24 14:53
时(拼音:s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又引申指一定时间内才会出现的机会、时机。后引申用作计时单位,古代指时辰,现代指小时。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汉典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时
拼音
shí

注音字母
ㄕˊ

平水韵
上平声·四支

部首


总笔画数
4+3

五笔
JFY(86、98)

仓颉
ADI


字级
一级(0717)

四角号码
6400₀

Unicode
CJK统一汉字 U+65F6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繁体字


异体字
旹、峕

笔顺编号
2511124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音韵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甲骨文中的"时"字写作图1,金文作图3,与《说文解字》所收古文"旹"相同。甲骨文、金文及《说文》中的古文"旹"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甲骨文、金文到《说文》古文,"旹"字构形均从日从之。"日"为太阳,而"之"有行走之义,兼有表音作用。罗振玉先生《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说:"(之)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尔雅·释诂》:'之,往也。'当为'之'之初谊。"由此可知"日"与"之"结合起来的含义是"太阳运行"。古人计算时间,总是根据太阳在空中运行的位置,或它在地上的投影运行的情况来决定的。古文"旹"可以说是古人测日以记时的见证。

繁体"时"字(图12)的出现比较晚,战国陶文作图6,构形从日从之从又,较甲骨文、金文增一"又"形。这大概是所谓的"以手持杆立于土上之形"之写照。石鼓文写作图4,睡虎地出土秦简与作图9,为小篆(图8)所本,均属秦系文字。只是文字构形将陶文所从之"又"变作了"寸"。"寸"字构形即从又从一,古文字构形中,"又"、"寸"可通。从"时"字的构形还依然能看出"测日记时"之痕迹。"之"和"又"结合成"寺"字,"寺"也能看成是"时"的声旁。

现代汉字简化,图12字形简化写作了"时"。其实,"时"字也是颇有来历的。辽僧行均编撰的《龙龛手鉴·日部》就指出:"ㅱ"是"时(繁)"的古文,而"时"又是"ㅱ"的古文。行均的这种说法不足为凭,因为"ㅱ"显然是"旹"的讹变体,而"时"字的出现不可能早于"ㅱ",至少在现有的古文字资料中尚未发现"时"字的存在。尽管如此,但据此推断,"时"字的出现也不会太晚,应该是魏晋之后在佛教界出现的"时(繁)"字形的省写俗体。古人在制历的进程中,由远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到"观象制历"再到后世的"推步测定",这种进程其实也直接反映在了文字构形的演变过程之中。自古至今,"时"字的构形经历了一个由"旹"-"时(繁)"-"时"的繁省过程:由起初的"旹"字从日从止、突出强调"太阳运行",到后来的"时"字从日从止从寸(又)、开始突出人的作用,再到后来的"时"字从日从寸(又)、完全强调人的"推步测定",这一字形的繁省过程,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正好与古人的制历进程相吻合。

由观测太阳运行而测得"四季",所谓"定四时成岁",所以"时"字引申而有"四时"之义。古文献中,"时"字的"季节"之义为常见之义。"时"字由"四时""季节"之义引申又有"时辰"之义。中国古代以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又分为初、正,合为二十四小时。个人、集团、国家必须抓住当时出现的机遇,才有利于取得成功,故时引申为时机。看准了时机就行动。重要活动有时间性,或者必须选择适当的时候,故时用来表示适时,合时宜。

"时"字的词义虚化出现得比较早,战国时已经出现。如《中山王壶》:"於虖(呜呼),复夋(允)哉若言!明□之于壶而旹(时)观焉。""时"字的这一用法,显然是其引申义,词义已经虚化为副词,意为"时常"。后世文献中,"时"字也经常用作副词,相当于"常常""经常",与金文中的用法一致。唐人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诗:"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多致书。"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í 名词 季节;节令。 season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明·张居正《贺灵雨表三》:"时过不雨,民失有秋。"

《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时令;农时;应时;四时八节
季度。三个月为一时。 quarter (of a year) 《尚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
时间;光阴。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式。 time
战国楚·屈原 《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汉·张衡《思玄赋》:"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时空;时钟;计时;时过境迁
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days;dynasty 《墨子‧兼爱下》:"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时代;古时;战时
指现在或者过去的某一时候。犹言"当时""那时"。
current;

present

《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

时下;时新;时事
指当时的人。  《后汉书‧郭太传》:"甄后不拘细行,为时所毁。"
计时单位。时辰。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合现在的两小时。 
《周礼‧天官‧阍人》:"以时启闭。"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

子时;午时
小时,法定的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hour 
规定的时候。   按时;定时;准时
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opportunity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明·张居正《被言乞休疏》:"古之贤圣豪杰,负才德而不遇时者,多矣。"

失时;时来运转
时运;命运。 fortune
《左传‧文公十三年》:"死之短长,时也。"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清·秋瑾《黄海舟中》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时尚;时俗。 fashion
唐·朱庆馀《闺意》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刘禹锡《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入时;合时
语法范畴的一种。表示动词所指动作在什么时候发生。 tense  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Shí)姓氏用字。  
形容词 善,鲜美。  《诗经‧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一时的;应时的。 fashionable  时尚;时效;时装
动词 适时;合于时宜。 timely
《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

《汉书‧晁错传》:"日月光,风雨时,膏露降,五谷孰。"

处,处于。  《荀子‧修身》:"宜于时通,利于处穷,礼信是也。"
顺承。  《诗经‧周颂·赉》:"时周之命,於绎思。"
承受,接受。 bear 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青蛉)蜚翔乎天地之间,求蚊虻而食之,时甘露而饮之。"
副词 按时。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宋·苏轼《赐镇江军节度使韩绛上表乞致仕不许诏》之二:"其省思虑,时寝食,亲近药饵,以副中外之望。"

及时。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
表示间断性地重复发生。 sometimes
《诗经‧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时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怪。"

时有
两个"时"字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
now and then;

sometimes

《史记‧匈奴列传》:"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

巴金《寒夜》二五:"他的身体仍旧是时好时坏。"

相当于"时常""经常"。 
《史记‧吕太后本纪》:"时与出游猎。"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特意;表示专门为某件事。  《旧唐书‧姚崇传》:"其冬,曲赦京城,敕文时标诲名,令决杖一百,配流岭南。"
连词 相当于"而"。 
《汉书‧张释之传》:"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九》:"时读为而,言吾独不得廉颇、李牧而为将也。"

助词 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呵"。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五出:"你明日若不去时,教你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五五回:"既是如此说时,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

代词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尚书‧无逸》:"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zhì 动词 通"跱"。止息;停止。  《诗经‧大雅·绵》:"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sì 通"伺"。等候。 wait
《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北史‧艺术传上‧王早》:"早曰:'今日申时必大雨。'比至未,犹无片云,帝召早诘之。

通"伺"。侍候;侍奉。  宋·陈亮《何少嘉墓志铭》:"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shì 通"莳"。种植。 
《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

《孔子家语‧五帝德》:"播时百谷,尝味草木。"

sī 通"司"。掌管。  《庄子‧齐物论》:"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市之切(shí)

四时也。从日寺声。

旹,古文时,从㞢(之)、日。

折叠说文解字注
四时也。本春秋冬夏之称,引伸之为凡岁月日刻之用。《释诂》曰:"时,是也",此时之本义,言时则无有不是者也。《广雅》曰:"时,伺也。"此引伸之义,如"不能辰夜""远犹辰告"传皆云"辰,时也"是也。

从日,寺声。市之切,一部。

旹,古文时,从日㞢(之)作。之声也,小篆从寺,寺亦之声也。汉隶亦有用旹者。

折叠广韵
市之切,平之常 ‖之声之部(shí)

时,辰也。《广雅》曰:"时,伺也。"又善也;中也;是也。又姓,《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市之切。七。

旹,古文。

【校释】辰:原讹作"晨",据钜宋本、巾箱本、元泰定本改正。

折叠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时·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6

古文:旹

《唐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并音莳。《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又:三月而为一时。

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

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

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

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

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乾时。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

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

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

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

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日"窄"寸"宽,顶部"日"低,底部"寸"低。"日",框内短横在横中线。"寸",横笔起笔于"日"侧,在横中线上方;亅(竖钩)的钩尖近竖中线;末笔点在田字格中心下侧。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集成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ȡ i̯əɡ
王力系统 之 ʑ ǐə
董同龢系统 之 ʑ jəɡ
周法高系统 之 d jiəɣ
李方桂系统 之 d jəg
西汉  之 
东汉  之 
魏  之  jəї
晋  之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之  jəї
北魏后期北齐 之  jəї
齐梁陈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ʑ i
拟音/王力系统  ʑ ǐə
拟音/董同龢系统  ʑ i
拟音/周法高系统  dʑ i
拟音/李方桂系统  ź ï
拟音/陈新雄系统  ʑ ǐə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折叠韵书集成
韵书名称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时 时 止 平声 上平七之 禅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市之切 ʑi
集韵 时 止 平声 上平七之 船/常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市之切 ʥie
礼部韵略   平声 之      辰之切
增韵   平声 之      辰之切
中原音韵 时  阳平 支思 审  开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韵   平声 支思      蛇之切
洪武正韵 时  平声 二支 禅 时   全浊 辰之切 ʒie
分韵撮要 时  阳平 第三几纪记 审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上一篇: 下一篇:

本页标题:时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zitizhishi/618.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