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凡(拼音:f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矩形的盘子一类器具的象形,是"盘(盘)"的初文 。也有人认为"凡"像船帆的形状,是"帆"的初文。 盘子聚容众物,故"凡"有总括义,后引申为大概、要略的意思。又引申为遍指,即凡是、所有,又引申为总共。"凡"又有平常的意思,由此引申为人的、世俗的,如:凡尘、思凡。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凡
拼音
fán
部首
几
五笔
MYI(86);WYI(98)
仓颉
HNI
郑码
QDA
字级
一级(1177)
注音字母
ㄈㄢˊ
平水韵部
下平十五咸
总笔画数
2+1
笔顺编号
354
异体字
凢
四角号码
7721₀
统一码
51E1
造字法
象形字
结构
独体字,独体或半包围结构
目录
1文字源流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音韵汇集
6方言集汇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源流
"凡"的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为象形字,像侧视的盘形,左为盘口,或以为上像盘口,下像其足。从这个角度讲"凡"本义是盘子一类的器具,是盘或盘的初文。甲骨卜辞"盘庚"也作"凡庚"可作旁证。 也有人认为"凡"字是上古时代的"帆"形,亦即"帆"字的初文。据说,"凡"是图腾时代一个最早把帆创制出来的部落的族徽。这部落以"凡"为姓,后来成为周公之后六小国之一。
也有人提出对前两者不同的看法,认为"凡"是一种与现代担架相似器具,也叫抬盘。河南安阳侯家庄1001号大墓出土了三件抬盘,形如床。长与宽与一个中等偏高的人的身材相合,可能是抬尸下葬的器具。两个人将放了尸体的大木盘抬起时,必须一齐用力,才能平稳地抬起来,所以凡字引申出总括的意义,指某类中的所有个体。
"凡"字的西周金文(图2)与甲骨文类似,战国楚系文字旁出一笔为饰(图3),或再在饰笔上加点,如字形3。小篆(图4)弯曲右笔,写法较特殊。秦汉隶书(图5-7)笔画平直化,最后形成楷书的写法。楷书或作"凢",移末笔于字上,为异写字形,不作为规范字体。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副词
凡是;表示所有的对象无一例外
all
《易·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韩愈《送孟东野序》:"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表示数量的全部;总共
altogether
《易·系辞上》:"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神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
《后汉书·皇甫规传》:"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凡二十七篇。"
只是;不过是
王若虚《孟子辨惑》:"盖孟子之言,随机立教,不主故常,凡引人于善地而已。"
名词
要旨;要略
outline
《汉书·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文献通考·经籍五》:"大抵古书未有无序者,皆系之于篇末,盖以总其凡也。"
凡例;大凡;发凡
宗教和神话中称人世间
mortal world
王恽《灵岩寺》诗:"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
凡尘;思凡;下凡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参见"工尺谱"
《宋史·乐志十七》:"无射、应钟用'凡'字。"
(Fán) 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南
《春秋·隐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Fán)姓氏用字,参看"凡姓"
形容词
平常;普通
ordinary
《后汉书·崔骃传》:"盖树高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叶适《北村记》:"余海滨之人,山凡水俗,常恨不得生长其地而尚友其贤豪。"
凡庸;平凡;自命不凡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三】【二部】浮䒦切(fán)
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绅,绅,古文及。
【注释】偶: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耦只是多耳,十百千万皆耦也。"
折叠说文解字注
冣⬸而言也。冣各本作最。最者,犯而取也,非其义,今正。冣者,积也。才句切。⬸者,絜也。絜者,束也。絜者,麻一端。束之成一端也。冣⬸者,緫聚而絜束之也。意内言外曰词,其意冣⬸,其言凡也。《春秋繁露》曰:号凡而略,名目而详。目者,徧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大也。享鬼神者号一曰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丞。猎禽兽者号一曰田,田之散名。春苗,秋搜,冬狩。按周礼多言凡。六典,凡也。治典、敎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目也。郑注:言冣目者,谓其緫数也。若其他言凡祭祀,凡宾客,凡礼事,凡邦之吊事。言师掌官成以治凡,亦皆聚括之谓。举其凡,则若网在纲。杜预之说《春秋》曰:传之义例,緫归诸凡,凡之言泛也,包举泛滥一切之称也。
从二,二,耦也。耦各本作偶,今正。一二者,天地之大数也。故从二。
从⎜。⎜,古文及字。见又部。及,逮也。从及者,取⬸束之意,浮䒦切。古音在七部,读扶音切。按篆体右像古文及之半,而左引笔下垂。内从一,非从二也。与说解不相应。夫许既列之二部,明言从二,不宜乖异如是。盖转写旣久,讹夺之由,尠有深思者。许以先篆后古籀为经例。先古籀后篆为变例。变例之兴,起於部首。部首为二,则从二之凡当先列。从一之凡当后之,考定其文。当作□。冣□而言也。从二,二,耦也。从⎜、⎜古文及。此下又云□、篆文□。李斯省改古文,汉人行之。故许立文必如是,妄人不知。一移一夺。乃使仓颉所造,千古放佚。许君凡例,委於艸莽矣。○江沅曰,右旁作□,乃古文及之省也。乃二之形,而以上笔引长配右也,当云从古文及省,则得之矣。
折叠广韵
符咸切,平凡并 ‖凡声谈3部(fán)
凡,常也。皆也。轻也。非一也。又姓,周公子凡伯之后,《姓苑》云:"晋陵人。"符咸切。七。
【校释】符咸切,所录反切与韵目同,盖以本韵本纽以外之字少而且生僻,特借用咸韵"咸"字为切语下字,非编者之失,故不改。《集韵》沿用这一借用。《切三》、《王一》、《王三》作符䒦切,"新添类隔今更音和切"亦作符䒦切,没有借用,但因为"䒦"字罕见没有继承下来。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几部】 凡·康熙笔画:3 ·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符咸切,音帆。《说文》:最括也。《玉篇》:非一也。《广韵》:常也,皆也。《正韵》:大槪也。
又《前汉·扬雄传》:请略举凡。注:师古曰:凡,大指也。《杜预·左传序》:发凡以言例。
又《玉篇》:计数也。《前汉·石奋传》:凡号奋为万石君。注:师古曰:凡,最计也。总合其一门,计五人为二千石,故号万石君。
又最凡,诸凡之最目也。《周礼·天官·司会》注:书谓簿书,契其最凡也。《小宰》疏:凡要亦是簿书,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处印之。
又轻微之称。《广韵》:凡,轻也。《孟子》: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又国名。在浚州。《春秋·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左传·僖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又姓。《韵会》:周公凡伯之后。
又叶符筠切。崔驷《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注:凡,常也。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上窄下宽,底部撇尖略低。首笔竖撇在左半格。乙(横折弯钩)从竖撇上端起笔,竖弯钩段沿竖中线下行后右弯钩出。末笔点在横中线。
折叠书法欣赏
折叠编辑本段音韵汇集
折叠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bʰ
i̯wăm
王力系统
侵
b
ǐwəm
董同龢系统
谈
bʰ
juăm
周法高系统
谈
b
jwam
李方桂系统
谈
b
jam
西汉
侵
东汉
侵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bʰ
i̯wɐm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p
ǐɐm
拟音/董同龢系统
bʰ
juɐm
拟音/周法高系统
b
iuɑm
拟音/李方桂系统
b
jwɐm
拟音/陈新雄系统
bvʰ
ǐuɐm
折叠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凡
凡
咸
平声
下平二十九凡
奉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䒦切
bʰjuɐm
集韵
凡
咸
平声
下平二十九凡
奉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咸切
bviuɐm
韵略
平声
凡
符咸切
增韵
平声
凡
符咸切
中原音韵
烦
阳平
寒山
非
开口呼
全清
fuan
中州音韵
平声
寒山
扶班切
洪武正韵
凡
平声
二十一覃
奉
奉
全浊
符咸切
vam
分韵撮要
凡
阳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非
折叠编辑本段方言集汇
◎ 赣语:fwa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m2 [海陆腔] fam2 fam1 [客英字典] fam2 [陆丰腔] fam3 [梅县腔] fam2 [宝安腔] fam2 [客语拼音字汇] fam2 [东莞腔] fam2 [台湾四县腔] fam2 fam1
◎ 粤语:faan4
◎ 潮州话:〖huam5 (hûam) [澄海]huang5〗 〖huam6 [澄海]huan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