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
争(拼音:zhē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两手争夺一物,本义即争夺。到后来又引申为争辩,将用手争夺变为用嘴争辩。又引申为力求获得或达到。又引申为竞争。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争
拼音
zhēng
注音
ㄓㄥ
平水韵部
下平八庚
部首
总笔画
2+4
统一码
4E89
GBK
D5F9
四角码
2750
旧体
争
异体字
ࠄ�、ࠫ�、࣌�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五笔
QVHJ
郑码
RXB
字级
一级(编号0508)
目录
1文字溯源
2基本资料
3古籍解释
4字形书法
5音韵汇集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会意字。图1是甲骨文,其字形像两人用手在争夺一个曲形的东西,两手相争互不相让。西周金文暂未发现"争"的单字,图2的字形取自西周毛公鼎的"静"字。图2也同样是上一只手和下一只手在争夺一件像耕田的犁犋一样的东西。小篆也是两只手在争夺一条像弯曲的木棍一样的东西。尽管这三种形体所争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有两只手在争夺的意思,前后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把这个字的本义理解为"相争",那是没有疑问的。隶书上部的手变为爫,楷书把相争之物变成了一竖钩。现代通行的"争"在唐宋时就已出现,因其笔画较少,书写方便,现代汉字简化时便以"争"为通行字。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zhēng 动词 争夺;力求获得或达到。
contend;
vie;strive
《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巴金《家》十二:"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争取;争斗;争光
因利害关系而冲突;对抗。 struggle
《诗经·大雅·江汉》:"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争斗;争执;争辩;竞争;争先恐后;
鹬蚌相争
竞争;较量。 compete
《庄子·德充符》:"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
《荀子·尧问》:"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文言〉计较。
《水浒传》第五回:"师父听说,我家时常斋僧布施,那争师父一个?"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公子即便如数发银,只要买得来,不争价钱多少。"
辩论;因意见不同而争论。 argue;dispute 《庄子·齐物论》:"有分有辩,有竞有争。" 争端;争议
〈文言〉相差。 differ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
〈文言〉欠。 debt 巴金《兄与弟》:"你争我钱不还,我才抢去押的。"
〈方言〉抢时间。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嘿!小伙子真争!啥事这么急?"
副词 〈文言〉竞相;抢先。
《左传·桓公十二年》:"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
〈文言〉表示疑问或感叹,相当于"怎么"。 how;why
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zhèng 动词 〈文言〉通"诤"。诤谏;规劝。 《庄子·至乐》:"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
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四】【ପ部】侧茎切(zhēng)
引也。从ପ、。
折叠说文解字注
引也。
段注: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於己。
从ପ。
段注:从ପ犹从手。,余制切,抴也。抴,引也。侧茎切。十二部。
折叠广韵
侧茎切,平耕庄 ‖争声耕部(zhēng)
争,竞也。引也。侧茎切。七。
侧迸切,去诤庄 ‖争声耕部(zhèng)
诤,谏诤也。止也。亦作争。侧迸切。一。
折叠康熙字典
【巳集中】【爪部】 争·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古文:૩、ę
《唐韵》侧茎切。《集韵》甾耕切,并音筝。《说文》:引也。从ପ。徐铉曰:音曳。ପ二手而曳之,争之道也。《广韵》:竞也。《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又《玉篇》:谏也。
又讼也。《增韵》:理也,辨也。《礼·曲礼》: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又姓。《正字通》:印薮有争不识,争同。
又《集韵》侧迸切,筝去声。义同。
又《广韵》本作诤,谏诤也,止也。《孝经·谏诤章》:天子有争臣七人。
《韵会》俗作争,非。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横撇)③㇕(横折)④一(横)⑤一(横)⑥亅(竖钩)
【规范提示】中间横笔两端出头。
【写法】❶""窄"肀"宽。❷""居上居中,㇇(横撇)的收笔抵竖中线。❸下半部长横在横中线;亅(竖钩)的竖段在竖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