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化(拼音:huà)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由一个头朝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由本义引申为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变,即教化。又引申指风俗、风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即造化。"化"在现代汉语中又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或表示将某种事物普遍推广,作后缀用。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化

拼音
huà;huā
注音
ㄏㄨㄚˋ ;ㄏㄨㄚ
平水韵部
去声二十二祃
部首
亻
总笔画数
2+2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仓颉码
OP
五笔
WXN(86);WXN(98)
四角号码
24210
Unicode
CJK统一汉字-5316
郑码
NRR
异体字
ࠏ�、ࠤ�、�、ࢡ�、ુ�、ࠆ�
字级
一级(0132)
目录
1文字溯源
2详细释义
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
5韵书集成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溯源
化始见于商代。新附1 为商代金文,是正反两个人形。左部像一个面朝左侧立的人,右部像一个倒立的人。也有的字形左部是倒立的人,右部是正立的人。《说文解字》说它:"从ऎ(huà)人,ऎ亦声。"按ऎ本为指事字,就是倒立的人,表变化,是"化"字的古写。就此可知,化字左为正人形,右为倒人形,一正一倒,表示变化,属会意字,不过"ऎ"也表声。化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小篆(图3)将左侧人的手部延长,右侧人头部弯曲。发展到隶书(图4)阶段,左侧的人变为单人旁"亻";右侧的人人身变为一竖弯钩(乚),写作"ऎ",为后世楷书所承袭。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huà 动词 事物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 turn;change
《国语·晋语九》:"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自然灰生南海,马脑儿血所化也。"
变化;合化;化为乌有;顽固不化
使事物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 化名;化险为夷
用言行影响、引导,使有所转变。
civilize;
moralize;
humanize
《易·乾卦》:"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感化;教化;潜移默化
受感化。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
生长,化育,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
融合;熔化;融解。
《管子·形势》:"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曾巩《张府君神道碑》:"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
消除。
《素问·气交变大论》:"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不治。"
《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脾胃……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消化;食古不化
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治"为"化"。
《后汉书·仲长统传》:"均是一法制也,或以之化,或以之乱,行之不同也。"
(僧人、道士) 死。
《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
蒲松龄《聊斋志异·李象先》:"前世为某寺执爨僧,无疾而化。"
坐化;羽化
消散;消失。
digest;
eliminate
葛洪《抱朴子·嘉遯》:"名与朝露皆晞,体与蜉蝣并化。"
洪迈《容斋三笔·向巨原诗》:"身从泛梗流,事与浮云化。"
烧成灰烬。 burn up
赵叔向《肯綮录·火骨成灰》:"化讫,收其骨殖皆成灰,不可拾。"
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奠酒化财,送神归天。"
焚化;火化
劝化。僧道劝人出家。 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摺:"今日马祖师度他不肯回头,乃是小圣之罪,须梦化此人成道。"
(僧人、道士)求人施舍。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摺:"今朝无甚事,施主人家化些道粮走一遭去。" 化缘;化斋;募化
名词 习俗;风气。
convention;
custom
《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改化,远迩同度。"
桓宽《盐铁论·本议》:"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有伤风化
指化生之物。 《礼记·乐记》:"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指胎儿。 《吕氏春秋·过理》:"剖孕妇而观其化。"
造化;自然的变化或规律。
陶潜《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万章下篇》:"化自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春之必温,秋之必凉,木之必落,草之必荣,化之可知者也。"
指道教的庙宇,即宫观。 彭乘《修玉局观记》:"益州玉局化者,二十四化之一也。"
化学的简称。 chemistry 化工;化纤;数理化
后缀 附着在某些单音节性状义成分的后面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ize;-ify 黄远庸《忏悔录》:"又余曾随某公赴安东。安东者,号称吾国土地,而完全日化者也。" 绿化;简化;僵化;异化;自动化
huā 动词 用同"花"。用掉;消耗。 spend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土老儿化了几块洋钱,就住了一夜。"
huò 名词 通"货"。货物。 《管子·侈靡》:"民服信,诸侯服化。"
以上参考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八】【ऎ部】呼跨切(huà)
教行也。从ऎ从人,ऎ亦声。
折叠说文解字注
教行也。
注:教行於上,则化成於下。贾生曰:此五学者旣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辑於下矣。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
从ऎ人。
注:上ऎ之而下从匕谓之化。化篆不入人部而入ऎ部者,不主谓匕於人者,主谓ऎ人者也。今以化为变ऎ字矣。
ऎ亦声。
注:呼跨切。十七部。
折叠广韵
呼霸切,去祃晓 ‖化声歌1部(huà)
化,德化。变化。《礼记》曰:"田䑕化为鴽。"《纪年》曰:"周宣王时马化为狐。"又姓,呼霸切。六。
折叠康熙字典
【子集下】【匕部】 化 ·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2
古文:ऎ、、ρ
《唐韵》《正韵》呼霸切。《集韵》《韵会》火跨切,并花去声。《说文》:化,敎行也。《增韵》: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敎。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老子·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
又以德化民曰化。《礼·乐记》:化民成俗。
又《韵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
又泛言攺易,亦曰变化。《易·系辞》:拟议以成其变化。
又货贿贸易曰化。《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
又革物曰化。《周礼·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注:能生非类曰化。疏:鸠化为鹰之类。皆身在而心化。若化为鴽,雀化为蛤蜃之等,皆据身亦化,故云能生非类。
又《正韵》:告诰谕使人回心曰化。《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又《公羊传·桓六年》:化我也。注:行过无礼谓之化,齐人语也。疏:哀六年传云: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过无礼之事。
又州名。《韵会》:汉属合浦郡,宋攺化州。
又《正韵》呼瓜切,音花。《后汉·冯衍传》:与时变化。《章怀太子注》:音花。
又《韵补》叶胡隈切,音回。《三略》:变动无常,因敌变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陈琳《大荒赋》:越洪宁之荡荡兮,追漠之造化。跨三五其无偶兮,邈卓立而独奇。
又叶呼戈切,音诃。《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又叶许既切,希去声。《后汉·傅干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训外,亦训于内。
又叶呼卧切,呼去声。《白虎通》: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汉书·叙传》:逼上并下,荒殖其货。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又《总要》:化音吪,差错也,谬言也。从人匕会意。小篆与匕混,故加言作讹。《史记·天官书》:其人逢俉化言。
折叠编辑本段字形书法
折叠字形对比
折叠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丨(竖)③ノ(撇)④乚(竖弯钩)
【写法】"亻"窄"匕"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匕"略高。"亻",两笔相接于横中线上方。"匕",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撇与乚(竖弯钩)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折叠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