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_ 疾风识劲草板荡识诚臣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6月17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量理宝藏论》。
丙二(能知识)分二:一、法相及分类;二、抉择此等之义。
丁一、法相及分类:
识之法相即明知。由境而言成多种,
由识而言一自证。
首先讲能知识的法相,即是明了觉知。
一切能知识都不离明了觉知之自性,明了觉知是能知识的法相,也可以说是它的特征。前面讲过,以特征来了知它,以它的特征来断定是它。一切能知识都是明了觉知的自性,所以都是能知识。有些论师在此处安立能知识的法相时,说是了知对境的有境。若是了知对境的有境为能知识的法相,这是有过失的。因为了知有境的法相,要依靠对境,要了知对境的法相就要依靠有境,这样互相依靠,最终都无法了知。
比如,能生李三的是李三的爸爸,他们是互相依赖,互相依靠的。了知李三的儿子要依靠李三,了知李三要依靠他所生的儿子,这样互相依靠,最后都不能了知,只能落入这样的结局。
萨迦班智达说明了觉知是能知识的法相。但是能知识从对境等角度来分,有很多种。比如,从对境的角度来分,有有分别识和无分别识两种;从识的本体分,有错乱识和无错乱识两种;从取境方式角度分,有已取境识、未取境识、正在取境之识三种;能知识可以分很多种,有正量和非正量等;从心识的角度来归纳,只有一个自证。总之,萨迦班智达的意思是对境可以分很多种,最究竟的对境就是自相;心识可以分很多种,最终归纳都是一个自证。这是他的一个不共的观点,其他论师不一定做这样的归纳。
能知识也可以分成类,有不悟识、犹豫识、颠倒识、正量识四种。正量识在此处没有详细讲,在后面会有详细解释。此处主要讲非正量。按萨迦班智达的观点,非正量有三种:一是不悟识(不了之识);二是犹豫识(怀疑之识);三是颠倒识(不符合实际的一些想法、心识)。能知识分好多种,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但是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自证自明的识,它的法相是明了觉知,这是一切能知识的法相。
因明前派的一些论师,比如夏瓦秋桑、章那巴等一些论师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因明前派的论师把非正量分成五个类别,萨迦班智达不承许这个观点。他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有些是非正量,有些根本不是非正量,但要么是不悟识,要么是犹豫识,没有其他的,所以,这样独立分成类别是不合理的。
下面进行遮破。在此之前首先简单宣讲对方的观点,如果不了解对方的观点,就无法进行遮破。
丁二(抉择此等之义)分二:一、量之法相;二、非量之识。
戊一、量之法相:
戊二(非量之识)分二:一、破他宗;二、立自宗。
己一(破他宗)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庚一、宣说对方观点:
现而不定伺察意,已决颠倒犹豫识。
有些论师发表看法(说他们的观点):所有非量识包括在伺察意、现而不定识、已决识、颠倒识及犹豫识五种识中。其中每一识都有法相及分类,这是对方的观点。但是萨迦班智达不认同,觉得不合理。萨迦班智达觉得伺察意是犹豫识,单独分类是不合理的;现而不定识,它不是一个非正量,而是一个正量;已决识是不悟识,不是另外一种非量识。萨迦班智达进行破斥之前,首先说明对方的观点,对方所安立的每一个非量,比如伺察意、现而不定识、已决识都有自己的法相和分类。
第一,伺察意。因明前派的论师要安立伺察意,伺察意的法相是认定前所未知的隐蔽分与事实相符。他们所承许安立的伺察意是怎样的心识呢?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已经决定的心识,不是犹豫不定;第二,对境是前所未知的隐蔽分,即以前不知道的一个隐蔽分;第三,决定与事实相符。以这三个特点说明伺察意。
具有这样的法相可以称为伺察意,有三种分类:
其一、无理由伺察意:比如,平白无故地认为祖辈古老的井中有水。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地想,古老的水井里肯定有水,就是一种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