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鱼为什么不能在淡水里活,淡水鱼为啥不能
回答:淡水鱼之所以不能在海里生活,是因为它缺少一种可以快速淡化海水的泌氯细胞,而海水鱼的半透性黏膜可以阻隔海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淡水鱼不能在海里?
众所周知海水中含盐量很高,但海鱼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地生活,都是因为它有一个泌氯细胞,可以分泌氯化物,有效过滤水中的盐分,使鱼的身体达到水盐平衡。另一方面,淡水鱼通过鳃吸收氯化物。
而且海鱼的皮肤、口腔内膜、腹部都是半透膜。与淡水鱼不同,这种膜可以更好地阻挡海水。为了保持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海鱼会不断地吞咽海水,通过膜将海水阻隔在口腔内,然后通过鳃进行过滤,吸收淡化的水,将盐从口腔排出。
然而,淡水鱼很难做到这一点。在《伤口为什么一碰到盐就疼》中提到,由于通透性差,水分会不断进入细胞。淡水鱼放入海水中也是一样。由于海水的浓度高于淡水鱼体内的水,渗透压会不断将水推入体内,导致淡水鱼细胞脱水死亡。
淡水鱼有哪些?
世界上已知的淡水鱼类有8600多种,共有30多类。其实任何能在盐度为0.003%的水中生活的鱼都可以称为淡水鱼,但大多是指永远不会离开淡水的鱼。多为草食、杂食性,很少出现肉食者。只要有淡水,哪怕是极寒的南极或者温暖的温泉,都会有淡水鱼。
也有少量的鱼在生命的某个阶段生活在淡水中。它们通常是洄游鱼类。比如香鱼在幼年时,每年春天都会从河口进入,向上游行进20公里,来到河流上游生活。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它会顺着河流,在9-11月进入海洋过冬。
结论:每一种鱼都受到环境的影响,都进化出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标志,就像为什么强壮的鹿脖子那么长,这是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