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清华机器人

时间: 2022-08-12 00:00

中国网 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刘佳)20世纪末,美国巨制科幻大片《机器管家》的上映还让不少人叹为观止——感叹未来科技的超现实,并对机器人存在于人类生活感到遥遥无期。时光流转,科技腾飞。20年已过,如今,机器人不仅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更将在未来不久的一段时间内与我们的生活紧密交融。机器人制造业也将成为一批新型科技精英的主攻事业,成就他们与人类的幸福人生。

未来已来,实干不止!

这项成就人类福祉的“机器人梦”,或许将从这里开始——

它有“最硬核”的办学历史: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工业机器人研究,于1980年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工业机器人并稳定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它有“最硬核”的办学积淀:近3年,先后承担多项重大研究计划;

它有“最硬核”的专业智囊:中国科学院中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聘为研究院兼职教授;

它有“最硬核”的师资团队: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担任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IEEE Fellow学者来院讲学,部分被聘为研究院兼职教授;

它有“最硬核”的实践配置: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器人平台为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试验和应用实践的平台和基础技术保障

……

仅仅常态,已是“优秀”。

它就是——

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

硬核师资:机器人工程领域顶级专家领航学院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乔红,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机器人“手-眼-脑”融合智能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当选2019年IEEE Fellow。当选并连任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最高管理委员会委员(全球委员会成员18人,为中国籍学者首次当选)。

作为近年学校重点培育方向,机器人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可谓不俗。专业依托校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IEEE Fellow、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组成的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硬核设备:千余精尖设备加速产学结合

北京科技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器人平台为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试验和应用实践的平台和基础技术保障,研发并购置包含ABB双臂操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主动反射激光精确定位传感系统等50余台(套)。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MEI机器人团队实验室具有加工制作室、实验调试间、比赛训练场地共计400余平米,通用机电加工制作设备工具1000余套,可以为包括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内的本科生开展SRTP项目和机器人竞赛综合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硬核培养模式:中科院做“后台”打造高端课程

北京科技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行“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上瞄准国家战略,与人工智能、类脑计算、新材料等“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接轨国际知名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时代性、行业性。下接地气,产学研合作协同,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人才培养平台和地理优势,面向智能制造、国防、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化应用展开探索。

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机器人的理论及专业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机器人学、机器人传动控制、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

机器人工程专业还将实行小班教学,由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IEEE RAS管理委员会委员(全球委员会成员18人、为中国籍学者首次当选)、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乔红担任班主任,学院还将为高年级本科生搭建中科院自动化所实践平台。

本页标题:清华机器人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changshi/2874.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