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刘文彩(衢州蓝地主,红地主)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很多“世家大族”,依托传统的宗族关系纽带,彼此帮衬,一荣俱荣。
但能一荣俱荣反过来也就能一损俱损。1959年,时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的刘文辉就被他的五哥连累了。
刘文辉的五哥名叫刘文彩,曾是四川地区最大的地主,1949年在逃亡的途中病逝。
1959年,刘文彩在老家的地主大院被改造成“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对外开放,将刘文彩生前的种种恶行尽数揭露,在四川引发了批判刘文彩的高潮。
这让身为刘文彩亲弟弟,同时又是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的刘文辉非常尴尬,所幸周总理及时发来一纸调令,把这位曾经的四川军阀调离了四川。
大邑刘氏
刘文彩曾是四川最大的地主,盘剥佃户虐待家仆无恶不作,但他能成为四川最大的地主也是全仗六弟刘文辉的帮扶,刘文辉曾是川渝、西康一带的大军阀,刘文彩正是在他的庇护下作威作福的。
而刘文辉的崛起,则是靠另一个军阀刘湘的帮扶。
刘文辉、刘文彩、刘湘都是四川大邑刘氏家族的,整个民国时期大邑刘氏在四川军、政、商,乃至黑道帮会中都是只手遮天。
大邑刘氏的始祖名叫刘应良,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徽州移居到四川大邑的。此后几百年里这一家族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估计就是一个小地主家族。
直到刘应良的七代孙刘宗贤,由于考中举人,把自己家从小地主变成了大地主,使子孙有了更优渥的环境,使刘家人丁兴旺起来。
刘文辉便是刘宗贤的孙子,而刘湘是刘宗贤的曾孙。也就是说刘湘是刘文辉的堂侄。
刘文辉自己就有五个亲兄弟,后来都做了四川黑白两道上的大佬。
当然,其中真正有能力的主要是刘文彩和刘文辉。他俩分别是老五和老六,由于年龄接近因此小时候就感情甚笃。
但他俩性格很不一样,刘文辉从小上西式学堂,成绩优异,品质也算端正。
但刘文彩则既不爱干活也不爱读书,从小就爱跟声色犬马之徒混在一块,长大后则混迹赌场帮会之中。
其兴也忽焉
大邑刘氏里第一个有出息的其实是刘湘,他虽然是刘文辉的侄子辈,但年龄比刘文辉更大。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各地设立文武学堂。由于世道混乱,刘湘瞒着父母考入了四川陆军讲习所,后来保送进入四川陆军讲武堂。
当时中国的军队处于一种山头林立的状态,然后又大体分为支持袁世凯和支持孙中山两个阵营。
刘湘毕业后,在半是自愿半是分配的情况下,最终站到了川系军阀中支持袁世凯的阵营里。
当时是民国初年,袁世凯正处在上升期,因此刘湘也就平步青云。
袁世凯倒台时,刘湘已是陆军中将,之后在北洋混乱的内战中刘湘一步步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川军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刘湘就像大邑刘氏伸出的一个触手,这个触手抓住了阶层跃迁的台阶沿儿,刘家借助这个着力点,试图让整个家族鸡犬升天。
而刘文辉正是这一尝试中最成功的一个。刘文辉本身就才智过人,并且也选择了读军校。
1917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刘文辉直接回老家四川投奔了堂侄刘湘。
刘湘先任命刘文辉为上尉参谋,后来又任命为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独立驻防宜宾。这是一个十足的美差,刘文辉相当于成了宜宾的土皇帝,军政一把抓。
刘湘的意思是希望刘文辉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尽快做大做强,从而成为自己逐鹿四川的助力。
刘文辉很懂事,对刘湘表现得忠心耿耿,同时在宜宾努力经营。
宜宾是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流之地,是云贵川边区重镇。
刘文辉在这里一站稳脚跟,就赶紧把大邑刘家的第三个“人才”——刘文彩,给拉来了。
这个刘文彩在老家不务正业,混迹于赌场帮派之中,据说靠赌场、大烟馆这些灰色产业居然能赚到一些钱。
刘文辉据此判断五哥有经营理财的能力,竟将他委任为川南捐税总局总办,负责财政税收。
刘文彩结合在老家干赌场收保护费的经验,在这一岗位上极尽巧立名目之能事,疯狂搜刮。
刘文彩后来又被任命为川南禁烟查缉总处长。一个混混恶少,居然被安排负责禁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