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城市_ 海钓钓底线组
亚特兰蒂斯就那么沉入了大海,悲壮,惨烈,而又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当然,如果你认为当时的城市只有亚特兰蒂斯,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阿鲁纳奇集中居住的地方,都兴建了功能齐备的高科技城市。城市的数量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也遍布全球各地。在南美洲的陆地上,现在还有一些当年的城市的痕迹。比如蒂瓦纳库。
蒂瓦纳库,整体呈现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功能组成,主要包括寺庙、雕塑和金字塔,其中最重要的是阿卡帕纳金字塔和卡拉萨沙亚神庙,这是在很多电影作品都出现过的景象。后者的显著特色是“太阳之门”,由挥舞着一对手杖的神的檐带保护。神长相奇特,和今天的人大不相同,更偏向于《山海经》怪兽,估计是阿鲁纳奇的后代。在市中心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建筑,其中包括几个平台、平台之间的广场和一系列阶梯,绝对是人工痕迹,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至于这地方到底起什么用,有人认为类似古罗马议会那种会议场所,有人认为是祭祀的地方,答案不一而足。众多的答案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不知道。建造这些建筑的材料全是石头,最大的石头由100多吨。这些石块切割得非常精确,不用砂浆就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可以预计这是几千年前的产品,然而至今严丝合缝。
人们不知道这些建筑的具体作用,很可能是人类的科技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因而连猜测都不可能,眼界还不够。老严说,以阿鲁纳奇的科技,他们的飞行物在地面以上到处流窜,这里更像起落地。
陆地上的上古城市能保存到今天的只是绝少数,而海底还有大量的城市保存下来了。比如印度黄金城。虽然我们和印度关系有点那个,但是不得不承认人家水里面有城市。据说这一座城市是9500多年前建造的,一般认为这一座城市就是德瓦尔卡,意思是黄金城。
其实这一座城市仅仅是在印度洋深处而已,并非在印度陆地上。也并非全是9500多年前的,那是最早的年代,最晚在3500多年前。不过老严对年代测定一向持谨慎态度,因为《史记》并没有记录3500年左右有过什么大地震之类的(那时候是商代),而大洪水距离3500年前只相差几百年,所以基本判定是大洪水时候沉入海底的。要知道,徒手无法把一座城市推入海底,必须是天崩地裂似的变动。
对了,印度也有两部史诗,其中有一部名叫《摩诃婆罗多》,里面就讲了那次史前滔天大洪水的故事。之前人们总是疑惑,为什么印度人的史诗讲述的背景主要是草原。其实历史脉络很清晰的:大洪水消了之后,原本在阿尔泰山、新疆一带游牧的雅利安人翻过帕米尔高原,来到印度次大陆,占据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孟加拉国等地,成为印度次大陆的居民。史诗的一部分讲述的是他们当游牧民族时候的生活。
而那时候的新疆、阿尔泰山区域,其实是在炎黄的控制范围之内的。阿尔泰山,就是《山海经》里的北极天柜;《山海经》里的一目民,就是一千多年后阿里斯贴阿斯还见过的准噶尔独目巨人;《山海经》记载的姓盼的深目民,也许就是雅利安人。所以,印度部分人其实也是炎黄子孙。
《摩诃婆罗多》讲述的大洪水故事,和失落的黄金城互相映证,正说明了大洪水的真实性。当然,《摩诃婆罗多》还讲到了德瓦尔卡,说这是一座非常繁华的城市,有90万座建筑,都用金银和水晶建成;有繁华的商业街、密集的住宅区,当然还有金碧辉煌的王宫。各位可以和电影《巴霍巴利王》里的都城相对照来想像,但是德瓦尔卡比电影里的城市更精美998.62倍。人们认为位于坎贝湾的这一座城市就是史诗中的德瓦尔卡,虽然并不非常确定,但也就那样命名了。
琉球王国的与那国岛附近海域,也有一座远古城市的遗迹,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座海底金字塔。用巨石垒成的金字塔,和美洲、非洲金字塔遥相呼应,讲述着一个共同的辉煌时代。金字塔的上方,就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规模,有城门、廊道、观察哨等设施,都保存完整。甚至这些设施上的图案也保存完整,像是回文,又像是一种文字(当然如果是一种文字而且最终被人破译,那可是造福千秋的事情,尤其是对老严本书提供了最详实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