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假鸡蛋的制作过程_ 假鸡蛋

时间: 2022-08-10 00:00

居然第一次受到邀请回答,要不要说句谢邀呢。

专业也算是食品类,不知道题主怎么发现我这枚理工小透明的。

好的,答题。

====================================================

鸡蛋可以造假吗?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这个问题,技术和盈利。

技术层面上市假鸡蛋可以制造吗?但其实从盈利来说,假鸡蛋有销售渠道和盈利空间吗?

技术上来说我认为是可以制造外观相似的鸡蛋,毕竟连人造猪耳朵这样的食物我都遇到过...

但是,要制造难以辨别的“假鸡蛋”,其实并不容易。

百度随便找了一张图。再附上网上所谓的“假鸡蛋”制作过程曝光的链接

/watch/71222463.html

你会发现,制作时间并不短而且没有演示怎样才能将其灌入一个没有缝的蛋壳里。

制作一个外形或许不难,但是鸡蛋有两层卵壳膜,还有气室(如图)

麻麻都有教过,买鸡蛋要透过光看气室大小以辨别新鲜程度,所以蛋壳是很难制造而且不被观察的。

附上网上普遍提供的假鸡蛋辨别方法

/article/200957619e2c3fcb0621b458.html

以及果壳网总结的各种假鸡蛋(若侵删)

“假鸡蛋”真是假的吗?

不难看出,鸡蛋造假不易是其一,媒体容易把其实是因为“不新鲜”“物理原因(冷冻后的鸡蛋)”“饲料棉酚含量过多”等原因造成的“异常鸡蛋”报道成“假鸡蛋”,也许再经过各种夸张已经万能哒某圈,变成了“鸡蛋也造假,此物只有中国有,快转给你的朋友”这类文推成了像“老婆婆啃无骨凤爪”“小心吃味精变傻”等妖魔文章。

以上说了假鸡蛋即使被制造,外观相似,也很难不被发现。再者,很多假鸡蛋在市面被发现的情况都被证实其实只是异常鸡蛋,并非人造假鸡蛋。

接下来说下盈利方面,上面都是网上其实说的比较多,我找的链接还有总结了下主要的方面。但是最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网上普遍地关于假鸡蛋盈利的成本计算方法。

假鸡蛋与真鸡蛋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只是假鸡蛋中还含有少量石膏。蛋清蛋黄的成分与真鸡蛋截然不同,假鸡蛋中主要成分是树脂、淀粉、凝固剂、色素等化学物质,蛋黄是色素和树脂制成。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虽然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吃多了会伤胃。据业内有关人士介绍,鉴别人造鸡蛋,首先从蛋壳上看,“人造蛋”的蛋壳特别光滑,剥开后可发现,蛋清不粘稠,并且易与蛋黄混成一闻上去有一股化学药剂味道。真鸡蛋闻上去有腥味。据介绍,人造鸡蛋每个蛋成本5分,最低售价2角,1人日产1500个左右。

一个人日产1500个左右,你一天工作10个小时,挺厉害了,相当于每小时做150个鸡蛋,一小时得150个鸡蛋就相当于你一分钟2.5个鸡蛋,你得24秒一个鸡蛋,你有这手艺你咋不干点别的?

行,你说你一天工作15小时,同理计算就是一分钟1.67个鸡蛋,那你36秒一个鸡蛋。

你再回头看看前面的视频,没蛋壳那个步骤还不止这时间呢。

(太晚了 下次有机会再更 没有专门研究过 只是自己分析 尽量回答 希望有用)

停了这么久才能,一方面是实验有点忙,另一方面时本来想根据鸡蛋体积重量计算主要配方大概需要多少钱和人工费等等,后来觉得自己没有亲自动手验证过还是不要轻易妄言好了。能力不足,见笑了。

其实网上还有一种关于假鸡蛋的说法,是说这是一个以卖技术为名的骗局,大家可以搜搜。然后,我觉得正规的商超、门店等只要不贪便宜基本上是不会买到假鸡蛋的,因为假鸡蛋的销售渠道是很难打开,大家也不敢进,真的鸡蛋本身也有盈利空间,另外,生产假鸡蛋这门技术很难规模化,这件“勾当”(姑且说是勾当吧)也不可能说光明正大的叫很多人来搞生产。鸡蛋真正附加值比较高的还是提取物、全蛋粉、蛋清粉等一类产品,国内还不是很普及。

综上,假鸡蛋即使技术可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被辨别出,且实际生产和销售上都有极大的困,认为此事与媒体所报道相差甚远。也希望媒体除了报道真相提高公众与政府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时,也能够更深入事实后再报道,不要引起百姓过多的恐慌,以及不要再有经常让我怎么都给爸妈解释不清楚的朋友圈式新闻。

不够专业,但是认真也有始有终地回答完了这个问题,感谢邀请。

本页标题:假鸡蛋的制作过程_ 假鸡蛋

本页地址:http://dullr.com/ziti/ziti/changshi/2439.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